“疾风知劲草,板荡识诚臣。”能不能打好、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、总体战、阻击战,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、干部的重大考验。 —习近平《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》(2020年2月23日) 【释义】 只有经过疾风的考验,才会知道什么是劲草;时局动荡,才能分辨出谁是忠臣。 【解读】 “疾风知劲草,板荡识诚臣。”出自李世民《赐萧瑀》,前句本《后汉书·王霸传
在京蔚高速开通之前,尽管蔚县至北京的直线距离只有150公里,但因取道北京延庆区、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再向南,等于兜了个很大圈子,要走上280公里才能到达。由于太行山的阻隔,使蔚县成了“藏”在北京身边的静谧小县。 蔚字居然有多种读音 之所以说它静谧,或许通过它的名称读音即可佐证。 长久以来,外埠民众一直在纠结“蔚”字的读音。 倘若不加注音,它会被读作“wèi”,即蔚蓝的“蔚”。然而依照《新华
摇钱树是汉魏时期的一种器物,与当时的风俗相关,西南地区的崖墓中出土数量较多。 考古发现揭示,摇钱树最早出现于汉代,不过关于它是怎么形成的,历来说法不一。从文献史籍看,陈寿《三国志·魏书· 邴原传》记载了一个故事,文中注引《邴原别传》曰:“原尝行而得遗钱,拾以系树枝,此钱既不见取,而系钱者愈多。问其故,答者谓之神树。原恶其由己而成淫祀,乃辨之,于是里中遂敛其钱以为社供。”这个故事说,邴原走路捡到
臣密言:臣以险衅a,夙遭闵凶。生孩六月b,慈父见背c;行年四岁,舅夺母志d。祖母刘,愍臣孤弱,躬亲抚养。臣少多疾病,九岁不行,零丁孤苦,至于成立。既无叔伯,终鲜兄弟e,门衰祚薄,晚有儿息f。外无期功强近之亲g,内无应门五尺之童h,茕茕孑立i,形影相吊。而刘夙婴疾病j,常在床蓐,臣侍汤药,未尝废离。 【注释】 a 险衅(xìn):厄运。 b 生孩六月:生下来六个月刚懂得笑的时候。孩,小儿笑
有人问:李密的《陈情表》大体还比较容易懂,但是有个问题想不通:孝子李密要留在家中侍奉年过九十的祖母,不肯出来当官,这是可以理解的,《表》中就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亲情说了许多动人的话,也不难懂;但是《表》中又特别提到:“且臣少仕伪朝,历职郎署,本图宦达,不矜名节。今臣亡国贱俘,至微至陋,过蒙拔擢,宠命优渥,岂敢盘桓,有所希冀?”他为什么要说这些贬低自己的话?是不是有什么言外之意? 李密在《陈情表》
陈与义这首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(1135),他于绍兴八年(1138)十一月去世,不到五十岁,这首词也是他生命后期的悲沉之作。陈与义以诗而名闻于世—存诗600余首,词不到20首,钱锺书在《宋诗选注》中评价他“在北宋南宋之交,也许要算他是最杰出的诗人”,然而传诵最广也最著名的却只有这首 词了。 靖康元年(1126)春,陈与义南下辗转避难,一直到绍兴元年(1131)夏由闽入浙后才稍微安顿下来,长时间
夕阳的柔红光,照在周围十余里的一个湖泽上,没有什么风,湖面上绿油油的象一面镜似的平滑。一望无垠的稻田。垂柳松杉,到处点缀着安静的景物。有几只渔舟,在湖上淀泊着。渔人安闲的坐在舵尾,悠然的在吸着板烟。船头上站立着一排士兵似的鹈鹕,灰黑色的,喉下有一大囊鼓突出来。渔人不知怎样的发了一个命令,这些水鸟们便都扑扑的钻没入水面以下去了。 湖面被冲荡成一圈圈的粼粼小波。夕阳光跟随着这些小波浪在跳跃。 鹈鹕
曲突远薪 《群书治要·桓子新论》 淳于髡至邻家,见其灶突之直①,而积薪在旁②,曰:“此且有火灾。”即教使更为曲突而徙远其薪。灶家不听。后灾,火果及积薪,而燔其屋③,邻里并救击。及灭止,而亨羊具酒以劳谢救火 者④,曲突远薪,固不肯呼淳于髡饮饭。智者讥之云:“教人曲突远薪,固无恩泽,燋头烂额⑤,反为上客。”盖伤其贱本而贵末。岂夫独突薪可以除害哉?而人病国乱,亦皆如斯。是故良医医其未发,而明君绝其
《群书治要·论语》 子曰:“导之以政①,政,谓法教。齐之以刑②,民免而无耻;苟免。导之以德,德,谓道德。齐之以礼,有耻且格。格,正也。” 【注释】 ① 导:引导。政:法制教化。 ② 齐:整齐,使整齐。 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用政令来引导民众,政,指政教。用刑罚来制约百姓,百姓会为苟免刑罚而服从政令,却没有羞耻心;苟且免于损害。如果用道德来引导他们,德,指道德。用礼法来整顿他们,民众不但有
春秋末年,封建制度开始崩坏,贵族的统治权,渐渐维持不住。社会上的阶级,有了紊乱的现象。到了战国,更看见农奴解放,商人抬头。这时候一切政治的社会的经济的制度,都起了根本的变化。大家平等自由,形成了一个大解放的时代。在这个大变动当中,一些才智之士对于当前的情势,有种种的看法,有种种的主张;他们都想收拾那动乱的局面,让它稳定下来。有些倾向于守旧的,便起来拥护旧文化、旧制度,向当世的君主和一般人申述他们拥
有文事者必有武备,有武事者必有文备。 —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 如果非要选一个朝代来穿越,且穿越过去的阶层不保证必然跃迁,穿越前是百姓穿越后大概率还是百姓。 选哪个? 很多朋友会花费不到三秒钟的时间考虑,然后果断把票投给宋代。 达官显贵、文人士子在宋代,无疑过得很舒服;而普通百姓在宋代,日子也不会太糟— 张择端一卷《清明上河图》,已引发无限想象;《东京梦华录》《梦粱录》《武林旧事》等等文字
在中国古典小说中,《水浒传》以其浓烈的英雄情结与复杂的人物性格闻名于世。书中武松一角尤为出彩,自景阳冈打虎伊始,成为家喻户晓的硬汉代表。然而,在“打虎英雄”的光环背后,武松的性格结构远比表面所见来得复杂。他敢打敢杀,快意恩仇,但其行为背后往往潜藏着深层的心理机制与人格矛盾。特别是“面子”意识对行为决策的驱动作用、“酒性”对情绪控制的影响以及暴力行为逐步脱离正义轨道的惯性趋势,共同构成了他鲜明
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的《清明上河图》,誉满中外,堪称千古绝唱,和唐人韩滉创作的《五牛图》并称为画苑“国宝”。 《清明上河图》全卷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,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图画中。所绘城廓市桥屋庐之远近高下,草树牛驴驼之大小出没,以及居者行者,舟车之往还先后,皆曲尽其仪态,显尽其风味。画卷场面浩大,内容丰富,构图严谨,笔法细致,充分展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。
爱菊 明成化四年(1468)九月,42岁的沈周在自己家的“有竹庄”仿照元代画家王渊的笔意,画了一幅《黄菊丹桂图》,山石上一棵丹桂枝叶纷披,生机勃勃,两只白头翁在树顶招引对鸣,树下左侧的坡地上,是一丛粉白的芙蓉花,大石畔丛生着黄菊和翠竹。飞鸟灵动,巨石凝重,黄花与翠竹相映,丹桂与芙蓉为邻,一派“万物静观皆自得”的圆融。画上所绘的都是重阳时节的当季花木,分别有着清高、坚贞、吉祥、长久的寓意。中年沈周
“一壶浊酒喜相逢”“潦倒新停浊酒杯”“浊酒一杯家万里”……在传统诗词中,“浊酒”是一个频繁出现而让人难以忽视的意象。从唐诗宋词到明清诗歌再到近代诗歌,时有“浊酒”出现。何谓“浊酒”?它在中国的文学传统中有哪些意蕴,在文学的经典化过程中又扮演着什么角色? 农耕时代,随着生产力提高,粮食除了满足人们日常饮食需要,已经有了富余。人们在果酒基础上,开始用谷物酿酒。用黍和稻等糯性较高的原料,经过蒸煮,加曲
鞅去卫适秦,能明其术,强霸孝公,后世遵其法。作《商君列传》第八。 商鞅离开卫国到秦国去—具体说,商鞅是卫国诸侯的后代,他离开弱小的卫国,先到了战国前期的第一强国魏国,后来看没有发展机会,才又去了秦国。 商鞅能阐明实施他的治国之术,使秦孝公强盛称霸—严格说来,“强霸”是两件事,强是指国力增强,霸是指天子承认秦孝公是诸侯领袖。后世遵循其法度—指商鞅被杀,但是其法未废。作《商君列传》第八。 《商君
司马迁的记忆之钥 作者:刘勃 著 书号:978-7-101-16521-0 出版时间:2025年8月 定价:68.00元 对普通读者来说,读《史记》往往不得要领。从头读起,可能会觉得枯燥乏味。读世家、列传,又感觉同一人物的形象在不同篇目里互相冲突。如果想系统了解《史记》,那么可以从《太史公自序》读起。《司马迁的记忆之钥》正是对《太史公自序》的详细解析。本书分上、下两部分。“上”聚焦司